植物种和品种的表述(植物种和品种的表述错误的是)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 物种的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种群概念提高了种级分类水平,改进了种下分类,其要点是以亚种代替变种。亚种一般是指地理亚种,是种群的地理分化,具有一定的区别特征和分布范围。亚种分类反映物种分化突出了物种的空间概念。 变种这一术语过去用得很杂,有的指个体变异,有的指群体类型,意义很不明确,在动物分类中已废除不用。在植物分类中,一般用以区分居群内部的不连续变体。生态型是生活在一定生境而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的种内类型,常用于植物分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单元称为品种。 由于种内、种间变异错综复杂,分类学者对种的划分有时分歧很大。根据外部形态的异同程度作为划分物种依据而划分的称为形态种,由于对各种形态特征的重要性认识不一,使划分的种因人而异,尤其是分类学者对某些特征的“加权”常使它们比其他特征更具重要性,而造成主观偏见.
植物分类中的“种”和“品种”是怎么回事?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物种之间具有生殖隔离。野生生物只有种、亚种或变种。现代遗传学则把物种定义为: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群体。
品种指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适应一定自然和经济条件、能满足人类一定需求、具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家畜类群。因此,品种是人工选择和培育的结果,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把种按照不同的特性来人为选择出来的具有一定特性的种。
据个简单的例子,玉米是一个物种,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都是玉米这个物种下的品种。当然这个例子很泛泛,其实糯玉米、甜玉米里面可分为很多品种的。
植物物的分类单位:可分为界、 门、纲、目、科、属、种
在各级单位之间,有时因范围过大,不能完全包括其特征或系统关系,而有必要再增设一级时,在各级前加亚(Sub)宇,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生物类群。在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交配(传粉受精)可以产生能育的后代。种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
种以下除亚种(Subspecies)外,还有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的等级。
亚种:一般认为是一个种内的类群,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这样的类群即为亚种。属于同种内的两个亚种,不分布在同一地理分布区内。
变种:是一个种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而变异比较稳定,它的分布范围(或地区)比亚种小得多,并与种内其他变种有共同的分布区。
变型:是一个种内有细小变异,如花冠或果的颜色,毛被情况等,且无一定分布区的个体。
注意:品种:只用于栽培植物的分类上,在野生植物中不使用品种这一名词,因为品种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培养出来的产物,具有经济意义较大的变异,如色、香、味,形状、大小,植株高矮和产量等的不同,如香蕉苹果、京白梨。农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都有很多品种。药用植物中如地黄的品种有金状元、新状元、北京1号。姜的品种有竹根姜和白姜。药材中一般称的品种,实际上既指分类学上的“种”,有时又指栽培的药用植物的品种而言。一般谈品种时,都是在某一物种的前提下的,因此可以认为品种是分类学上的“种”的下一级单位,但要明白“品种”是针对人类栽培的植物,是人为选择的,自然野生的植物就没有这个概念了。
植物的种、变种和品种都是什么意思?(1)植物的种是植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指自然界的物种,也称为原始种、自然种。同种植物的每一个体常具有基本相同的稳定性状。每一个种都有自己的特征和特性,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种,如菊花、桂花、月季等都是各有一定特征的种。
(2)变种是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变种具有种的共同特征,而又独具各自不同的稳定性状。
(3)品种(也称为园艺品种),指的是从一种花卉植物中选择出来的变种和变型,这些变异类型大都是因芽变或种内杂交而产生的,但不是所有的变种和变型都能称为品种。
植物分类学上的亚种和品种是怎么回事?
亚种是某个种的表型上相似种群的集群,栖息在该物种分布范围内的次级地理区,而且在分类学上和该种的其他种群不同。是次于种的一个种级分类等级,为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所承认的最低分类等级。 同种生物不同亚种之间可以交配繁殖可育后代。例如:黄种人与白种人。 亚种与同一种内的其他居群在地理分布上界线明显、形态特征上有一定差异的居群。 亚种由于进一步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而发展成为新的物种。
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畜禽品种须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和品系组成,以保证在品种内能够选优繁衍,而不致被迫近交(动物)。 品种按培育程度一般分为两类: ①原始品种。又称地方品种,或土种。是在粗放条件下经长期选育而成,高度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但生产力一般较差,如蒙古羊、小粒红玉米等。
②育成品种,或称培育品种。是在集约条件下通过水平较高的育种措施培育而成,生产效益好,但要求较高的饲养、栽培条件,如大白猪、矮脚南特水稻等。此外,在家畜中还有所谓过渡品种,即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中间类型品种。
品种是动、植物的良种群体,是农牧业的生产资料。一个品种也是一个基因库。某些品种的特有性状往往可以在动、植物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如鸡的矮小性状过去被认为是不可取的,现在则被用来培育新的矮小型鸡。注意保持稀有的原始品种是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