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植物在缺乏矿质元素(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如果缺少镁,叶片失去了绿色,不能制造营养物质
铁对于叶绿素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在形成叶绿素的过程中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使叶子绿色更浓。它既可以从植物的根吸收,也可以由叶的表面直接吸收。
植物缺少钾,植株易倒状,叶色枯黄。它可以促进淀粉的生成,使果实丰满。
磷在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缺了它叶子呈褐黄色,有暗斑。
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首要的地位,故又称为生命元素。缺少它叶子发黄,植株矮小
为什么植物需要那么多矿元素?用来生产植物激素吗?还是什么。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需要量最大,最主要的是氮、磷、钾。所以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它们的作用是:
氮(N) 氮肥也称叶肥。它能使植物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叶色浓绿。幼苗期和观叶花卉,应施氮肥为主。植株生长前期,即营养生长期,更不能缺氮。一般多在春季至初夏施用,如在植株生长发育停止时,(夏季以后),再继续施用氮肥,会使茎叶徒长,植株难以最后成熟,严重影响开花挂果。且茎叶柔弱,易遭病虫为害。所以,在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前,应停止施用氮肥。人粪尿、豆饼、硫酸铵、尿素等都是氮肥。
磷(P) 磷肥也称果肥。它能促进花芽分化和孕蕾,使花朵色艳香浓,果大质好,还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在植株生长发育后期(生殖生长期),施用最为有效。因而开花前,挂住果后,可多施磷肥。植物具有在体内贮藏磷肥的能力,并能根据生长需要而调节使用,因此,可以一次施足在基肥中。植株对磷肥的吸收能力有一定限度,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磷矿粉等都是磷肥。
钾(K) 钾肥也称根肥。它能使茎干、根系生长茁壮,不易倒伏,增强抗病虫害和耐寒能力。是植株发育前期不可欠缺的,在幼苗期、抽梢期和苗木移栽后。可多施钾肥。在植株发育后期,钾肥有助于光合作用的完成,对水化合物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可以大量储存碳水化合物的球根花卉,作用更为显著。所以,在植株生长全过程中,钾肥都是不可缺少的。长期放在室内的盆花,由于光照不足,而使光合作用减弱,可大量施用钾肥。钾肥也不会因施用过量而产生肥害。草木灰、氯化钾、硫酸钾等都是钾肥。
植物需要矿质元素就好比我们需要食物一样的道理
为什么植物缺Mg,K,N,P是衰老部位先失绿;缺Fe,Ca是幼嫩部位先失绿?Mg,K,N,P为可再利用元素,所谓可再利用元素是指在代谢旺盛的部位缺少这些元素的时候,这些元素,就会转移到需要它的部位。所以植物缺Mg,K,N,P时衰老部位先失绿。
而Fe,Ca是不可利用元素,当缺这些元素的时候,这些元素不能转移到幼嫩部位上,所以幼嫩的地方会先失绿。
植物的缺素症有的表现在老叶片上,有的表现的新叶片上,为什么?试举例说明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的形成于碳水化合物部分,有的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有的作为酶的组成成分等。由于其功能和元素本身的特点,有的比较不容易在植物体内移动,有的则较容易移动。当植物营养缺乏时,较易移动的元素常常会从老叶移动到新叶供给新叶的发育,这样使得病症在老叶出现。不易移动的元素,缺乏时,自然病症会出现在新叶上。比如说,钾,常常以离子状态存在,当其缺乏时,能快速移动到生长旺盛的部位,而使病症出现在老叶。而钙,常常在膜中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且是细胞壁中的成分(果胶钙),较不易移动,病症则出现在老叶。一般来说,较易移动的元素有氮、磷、钾、镁、锌,较难移动的元素有钙、硼、铜、锰、铁、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