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锈病
文章来源:花田百科丨
最后更新:2024-07-09 09:42:16
菜豆炭疽病
症状:
幼苗期染病,子叶上表面出现红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斑,凹陷成溃疡状。叶片被害,多在叶背叶脉上沿叶脉扩展成多角形小条斑,初为红褐色,后为黑褐色,相互连接形成网状。叶柄和茎受害形成凹陷龟裂,长条状,褐锈色。豆荚受害初生褐色小点,扩大后为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斑,周边稍隆起,四周常具红褐色或紫褐色晕圈,中间凹陷,湿度大时病斑上溢出红色黏稠物。种子受害表面出现黄褐色大小不等的凹陷斑。
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种子,进行粒选。或用种子重量0.3%~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40%甲醛200倍液浸种30分钟,清水洗净后晾干播。
②选用抗病品种 如东北的大马掌、家雀蛋和挽袖等品种、华北的黑籽四季豆,芸丰架豆等有中等以上的抗性。
③轮作 与非寄主作物实行2-3年轮作。如十字花科、茄科、百合科等科的蔬菜作物。
⑤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5%升氏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67%万兴乳油2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溴菌清(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菜豆病毒病
症状:
由于菜豆病毒病是由几种病毒单一侵染或混合侵染而发生的,同时种植的菜豆品种不同,受侵染寄主的生长阶段不同,菜豆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一般可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上出现明脉,斑驳,或绿色部分深浅不均,凸凹不平,有时叶片皱缩,扭曲畸形。病株一般开花迟缓或花蕾脱落。豆荚上症状不明显,一般较正常豆荚略短,有时出现褪绿色斑点。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早熟14号、芸丰、春丰4号、优胜者、早白羊角等品种比较抗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②无病田无病株留种 建立无病留种田,最好设在禾本科作物为主的地区,可降低种子带毒率。
③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详见白菜蚜虫防治部分)。
④加强田间管理 苗期注意施足肥水,保证幼苗健壮,提高抗病力。铲除田边及附近的越冬寄主,如豆科杂草等,减少毒源。
菜豆锈病
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发生时,也为害茎、叶柄和豆荚。初发病时,一般多在叶背出现淡黄色小斑点,稍突出,后为锈褐色,扩大发展成红褐色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的粉末,此时叶正面,可见到褪绿色斑点。发病后期孢子堆转成黑色,为冬孢子堆。有时叶脉上也能产生夏孢子堆,叶片变形,早落。有时叶面或叶背可见略凸起的白色疱斑,即病菌的锈子腔。后期叶片枯死。种荚染病后,也产生许多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
①清除田间病残株,减少病源。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
②种植抗病品种 如福长三丰、新秀1号、九粒白、春丰4号等较抗病。
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20.67%万兴乳油20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3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
菜豆细菌性疫病
症状:
地上部分都可以发病。叶片上初生暗绿色油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被害部变褐干枯,枯死部分半透明,周围有黄色晕圈,有的溢出黄色菌脓,严重时病斑相互愈合,以致全叶枯凋。湿度大时,部分病叶迅速变黑,嫩叶扭曲畸形。茎蔓染病,开始症状与叶片相似,以后病斑呈红褐色圆形,中央稍凹陷,病斑绕茎一周后,病部以上茎叶萎蔫后枯死。豆荚染病,荚上生褐色圆形病斑,中央略凹陷,严重时豆荚皱缩。种子染病,大多数种皮皱缩,或产生黑色或黄色凹陷斑。湿度大时,茎叶或脐部常溢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