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为什么可以释放空气(植物为什么会放出氧气)
植物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是吸收二氧化碳和一些有害气体,然后释放氧气,所以可以净化室内空气。有些植物会释放一些刺激性的气体和味道,所以有些植物不适合室内养殖,这是要注意的。
为什么植物会在晚上释放氧气?
1、植物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植物以太阳光作为能量来源,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而有机物是人类及其它动物食物的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物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生命存在根本。
2、降温增湿效益——调节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在炎热的夏季,绿化状况好的绿地中的气温比没有绿化地区的气温要低 3-5度,如我们测定居住区绿地与非绿地气温差异为4.8度。
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是因为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能(约20-50%),更主要的是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吸收辐射的35-75%,其余5-40% 透过叶片),吸收环境中的大量热能,降低环境的温度,同时释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18-25%),对于夏季高温干燥的北京地区,绿地的这种作用,可以大大增加人们生活的舒适度。
1公顷的绿地,在夏季(典型的天气条件下),可以从环境中吸收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 189台空调机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严寒的冬季,绿地对环境温度的调节结果与炎热的夏季正相反,即在冬季绿地的温度要比没有绿化地面高出 1℃左右。这是由于绿地中的树冠反射了部分地面辐射,减少了绿地内部热量的散失,而绿地又可以降低风速,进一步减少热量散失的缘故。
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效益--调节环境空气的碳氧平衡
城市绿地中的园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营养的同时,向环境中释放氧气,维持城市空气的碳氧平衡。对于维持清新的空气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要吸进750克的氧气,呼出1000克的二氧化碳,而一棵胸径20公分的绒毛白蜡,每天可以吸收4.8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3.5千克的氧气,可以满足大约5个成年人全天呼吸的需要。
早晨随着太阳的出升,绿地中园林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于是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降低,到中午左右二氧化碳含量降到最低点,夜晚,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并且也开始进行呼吸作用,而由于城市人的活动、车辆等的运转,都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开始升高。所以在绿地中锻炼,从环境空气的清新程度上来说,是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最好, 而在清晨并不是最好的时间。
4、滞尘效益--大自然的滤尘器
空气中的粉尘不仅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而且粉尘颗粒中还粘附有有毒物质、至病菌等,对人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绿地中的园林植物,具有粗糙的叶片和小枝,这些叶片和小枝具有巨大的表面积,一般要比植物的占地面积大二三十倍,许多植物的也表面还有绒毛或黏液,能吸附和滞留大量的粉尘颗粒,降低空气的含尘量。当遇到降雨的时候,吸附在叶片上的粉尘被雨水冲刷掉,从而是植物重新恢复滞尘能力。
绿地滞尘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绿地充分覆盖地面,有效地杜绝二次扬尘。据测定,5、吸收有毒气体的效益
园林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并且做到彻底的无害处理。1 公顷绿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硫171千克,吸收氯气 34千克。对于维持洁净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6、园林绿地的减菌效益
许多园林植物可以释放出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如丁香酚、松脂、核桃醌等,所以绿地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明显低于非绿地。因此绿地的这种减菌效益,对于维持洁净卫生的城市空气,具有积极的意义。
植物为什么能净化空气?植物能利用光,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从土壤、空气中吸收的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产生大量的氧气,正是因为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才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维持平衡。如果没有植物,大气中的氧很快就会用完,而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动物和人将无法生存下去。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灰尘。有的植物叶面粗糙多毛,能分泌黏液和油脂,所以能吸附大量浮尘。一场雨后,叶面上的灰尘便会被冲走,叶子又重新恢复吸附能力。植物还能降低风速,从而使空气中较大的污染颗粒、尘埃降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与土壤紧密结合,即使风很大也不易起飞尘。有些植物还能吸收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减少大气中的毒物含量。例如木槿(jTn)、黄杨、侧柏、枇杷、香樟就能吸收空气中的氯。
植物为什么可以净化空气 具体一些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之所以能经常保持21%的氧含量,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放氧量约)。光合作用一方面为有氧呼吸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大气表层的臭氧(O3)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体有害的强烈的紫外辐射。
扩展资料
植物的其他作用
1、所有人类的养分来源大多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着陆生植物。绝大多数的人类的养分依靠谷物,尤其是玉米、小麦和稻米,或者是其他主食如马铃薯、木薯和荚果等。其他被食用的植物部分还包括水果、蔬菜、坚果、香草、香料和食用花卉等。由植物制成的饮料包括咖啡、茶、葡萄酒、啤酒等。
2、蔬菜经过人类长时间的育种,提高了口感、营养价值,甚至抗病力等特征,和原本的野生种已有明显差异,人类食用的频率也高得多;而野菜则多半未经过人类驯化,几乎均为野生种,人类也较不常食用。
3、木材被用在建筑、家具、纸张、乐器和运动用具上头。布料通常是由棉花、亚麻或其原料为纤维素的合成纤维,如嫘萦和醋酸根。来自植物的可再生燃料包括柴、泥炭和其他生质燃料。炭和石油是来自植物的化石燃料。
4、成千的植物物种被种植用来美化环境、提供绿荫、调整温度、降低风速、减少噪音、提供隐私和防止水土流失。人们会在室内放置切花、干燥花和室内盆栽;室外则会设置草坪、荫树、观景树、灌木、藤蔓、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花坛花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合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
植物是通过什么方式给我们新鲜空气的?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刻在进行。当植物的叶子在明亮的阳光照射下时,光合作用较呼吸作用强。但是在暗处,由于缺少光线,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依然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呼吸作用消耗碳水化合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而呼吸作用却要吸进氧气;光合作用吸收太阳光的能量,而呼吸作用放出能量,供有机体创造生活物质。林木经过整整一夜呼吸,吸取了空气中大量的氧气,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下午日落之前林中空气含氧量最高。这是因为植物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吸走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更多的氧气。不过,树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空气在流动,林中空气的优劣,还受空气流动的调节和控制。
最新鲜的空气出现在大雷雨过后。那时空气含有大量的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已溶于雨水中。据计算,1公顷树木的叶子总面积达5万~7万平方米,每天能够吸收150~500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60~400千克氧气,可以维持30个人的呼吸。1公顷玉米的田地,每天释放的氧气可供150人呼吸。事实上,地球氧气的供应大户不是陆地植物,而是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提供地球70%~90%的氧气。